1. <dd id="tdf97"></dd>

    本文相關基金

    更多

    相關資訊

    嘉實動態

    回看2022,有哪些投資經驗值得借鑒

    字體大?。?a href="javaScript:void(0)">小

    2022年已經過去,回顧全年資本市場的表現,A股出現了兩次較大幅度的波動,海外流動性、地緣沖突、疫情沖擊,沖突與變化成為2022年的關鍵詞,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普通投資者,2022年的A股投資都極具挑戰。

    復盤過去一年的投資,哪些經驗能夠在未來的投資中幫助到我們?

    全年大幅震蕩,呈現W型走勢

    回顧2022年A股走勢,滬深兩市指數呈現W型的形態,1月份到4月份,疫情、地緣沖突是關鍵詞。一方面國內經濟預期轉弱,疫情影響東部地區經濟,另一方面海外地緣沖突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影響。在多方面因素的印象下,滬指在1月到4月出現了較大下滑,其中上證指數跌幅超過20%,創業板指數跌幅接近40%。


    4月份到7月份,穩增長、復工復產是關鍵詞。一系列穩增長的強刺激政策出臺,并且華東地區疫情防控逐漸向好,制造業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生活秩序逐步恢復,與此同時,貨幣政策方面,國內維持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在A股部分行業估值性價比極高的背景下,經歷4月的大幅下跌后,市場快速復蘇,滬指一度上升至3400點的位置。

    7月份至11月份,疫情散發、美聯儲超預期加息是這一階段的關鍵詞。伴隨疫情在全國范圍內的多點散發,實體經濟活動及人員、物流的正常運轉受到影響,國內經濟復蘇動能不足,內需偏弱。與此同時,美聯儲連續、超預期的加息對全球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形成壓制,疊加人民幣貶值壓力,國內前期漲幅較大的成長賽道,面臨高估值回調風險,滬指整體出現連續回調。

    11月以來,防疫優化、地產政策優化是這一階段的關鍵詞。防疫“新20條”為代表的防疫政策優化,地產“三支箭”為代表的地產寬信用政策,改善了市場對下一階段經濟復蘇的預期,海外通脹數據下滑,使海外投資者判斷美聯儲加息步伐可能略緩,風險偏好提升,海外資金出現回流。滬指再度從底部回升至3000點上方。

    價值板塊表現優于成長

    縱覽2022年,從指數層面看,上證指數及上證50跌幅相對較小,而創業板指跌幅較大,接近30%,成長指數較價值表現相對更差。

    分行業來看,煤炭行業年內取得24.49%的正收益,跌幅最大的五個行業分別為電子、傳媒、計算機、建筑材料和食品飲料,跌幅分別為-33.56%、-27.75%、-24.24%、-23.54%和-23.37%。

    A股各行業全年表現

    數據來源:iFind

    國元證券研報認為,復盤2022年A股表現,可以發現在市場整體偏弱的環境中,價值板塊相對優于成長;地緣沖突、疫情對能源供給的影響疊加強商品周期,使得資源原材料板塊全年相對收益仍然可觀。

    此外,穩增長政策支撐下,對基建、交運、公共事業乃至房地產及其產業鏈有提振效果,幫助相關板塊取得相對大盤以及其他行業而言更好的相對收益。

    而成長板塊得益于充裕流動性環境的助力,在年中反彈及市場多輪超跌修復中取得階段性較強的反彈效果,但在全年整體環境偏弱的大背景下,前期跌幅較大,而后續反彈缺乏持續性,綜合收益仍然落后。

    應對投資波動的三種方法

    通過復盤,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2022年的A股的兩個上漲、兩個下跌波段。如果有幸穿越回年初,肯定有投資者可以實現十倍,甚至百倍的收入,不僅完美規避下跌,還能全部抓住所有上漲的階段。

    但生活不是神話,股市沒有穿越的劇本。面對市場的大幅波動,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第一種可以穩定提高勝率的方法是,采用基金定投,用時間換空間。

    基金定投的核心是下跌了攢份額,上漲了賺收益。通過堅持申購,投資者可以不斷攤低單位持有成本,在市場回暖時,持有的凈值曲線會逐步上揚,此時再以相對高價位賣出,即可實現獲利了結。

    雖然無法實現賣在最高點,買到最低點的神操作,但通過定投,我們可以淡化“擇時”,將一次性買入的風險分散開來,成本控制更平滑,在操作上,即便沒有豐富的投資知識,投資者依然可以便捷操作。

    在定投的過程中,由于淡化了“擇時”的作用,同時具備分散風險、平滑成本、簡單便捷三大優勢,因此適合大多數的投資者。

    第二種方法是理性看待波動,關注長期指標。

    無論是基民還是股民,想必都會有“全市場都針對我”的體驗,我的持倉一賣,市場就開始漲了,我的持倉一買,市場就開始下跌。

    很多虧損也就在追漲殺跌中產生。美國經濟學家塔勒布曾在其著作《隨機漫步的傻瓜》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筆年化回報15%,年化波動率10%的投資,任何一年賺錢的概率是93%,但任何一個月賺錢的概率則是67%,任何一天賺錢的概率是54%。

    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年看一下投資收益,93%的時候你都會看到賺錢的結果。但如果你每天都去查看賬面盈虧,那近50%的時間,你都要承擔虧錢的心理壓力。

    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個人的操作很容易出現錯誤。面對這種現實,不妨更加理性一些,更加關注長期指標,包括企業的基本面,基金經理的長期表現等等,而不是被短期的情緒壓力誤導,造成錯誤操作,加重虧損。

    從投資股票的收益來源看,一種是賺交易,價格波動的錢,另一種是賺企業經營盈利的錢。相較前者,后者相對容易。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關注記分牌的漲跌,不如認真觀察球場的變化,如果我們投資的出發點是賺取企業盈利的錢,那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基金經理的投資方法論、投研能力、品格特質等等長期因素,這些將比短期的市場波動更加重要。

    第三種方法是選擇重視控制回撤的基金經理,開展組合投資。

    不同基金經理的風格不同,有一批基金經理高度重視控制回撤,他們往往能夠通過自己的投資能力,在市場火熱時逐步降低倉位,在市場低迷時能夠提前完成倉位控制,使得管理的基金產品呈現漲時能漲、跌時抗跌的特征。

    嘉實基金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就是一位在低波動中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回報的基金經理,他曾談道,20%的回撤意味著要用25%的回報來彌補虧損,30%的回撤看起來沒有多太多,但需要43%的回報來彌補,難度大了很多,長期結果相應就會有巨大差距。

    他選擇主動降低權益產品的波動率,在組合中做適當的分散,盡可能去投資一些基本面本身波動偏低的行業,持續尋找行業中的優質公司,希望通過減小組合面對市場波動時的回撤,提升產品的持有期和盈利體驗,讓持有人能真正賺到公募基金的長期超額收益。

    與此同時,投資者主動構建多元投資組合,降低投資波動率,也可以大大緩解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負面體驗。從過往歷程中,我們看到了消費、新能源、軍工、醫藥等等的大牛市,應該說,每一類資產都有自己的牛熊周期,重倉押注一類資產,可能會在短期內獲得極高的收益,但高收益也暗含高風險,一旦調整開始,虧損也可能是巨大的。

    所以,如果想要降低組合的波動,可以進行股債的平衡配置,有條件的投資者也可以買入QDII、大宗商品基金等,實現投資的多元布局。

    每年的市場走勢仿佛都有一個精心設置的劇本,我們固然無法猜到全部的細節,但把握一些基礎的投資原則和前人驗證過的投資技巧,就如同一些人生成長的樸素道理,堅持、遠見、長期,雖然并不知道命運會引領我們走向何方,但這些樸素道理,往往能夠成為關鍵節點的轉折,也大概率能夠讓我們在未來收獲更多。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


    回看2022,有哪些投資經驗值得借鑒

    2023-01-06 來源:嘉實基金 關鍵詞: 基金 投資 理財

    復盤過去一年的投資,哪些經驗能夠在未來的投資中幫助到我們?

    2022年已經過去,回顧全年資本市場的表現,A股出現了兩次較大幅度的波動,海外流動性、地緣沖突、疫情沖擊,沖突與變化成為2022年的關鍵詞,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普通投資者,2022年的A股投資都極具挑戰。

    復盤過去一年的投資,哪些經驗能夠在未來的投資中幫助到我們?

    全年大幅震蕩,呈現W型走勢

    回顧2022年A股走勢,滬深兩市指數呈現W型的形態,1月份到4月份,疫情、地緣沖突是關鍵詞。一方面國內經濟預期轉弱,疫情影響東部地區經濟,另一方面海外地緣沖突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影響。在多方面因素的印象下,滬指在1月到4月出現了較大下滑,其中上證指數跌幅超過20%,創業板指數跌幅接近40%。


    4月份到7月份,穩增長、復工復產是關鍵詞。一系列穩增長的強刺激政策出臺,并且華東地區疫情防控逐漸向好,制造業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生活秩序逐步恢復,與此同時,貨幣政策方面,國內維持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在A股部分行業估值性價比極高的背景下,經歷4月的大幅下跌后,市場快速復蘇,滬指一度上升至3400點的位置。

    7月份至11月份,疫情散發、美聯儲超預期加息是這一階段的關鍵詞。伴隨疫情在全國范圍內的多點散發,實體經濟活動及人員、物流的正常運轉受到影響,國內經濟復蘇動能不足,內需偏弱。與此同時,美聯儲連續、超預期的加息對全球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形成壓制,疊加人民幣貶值壓力,國內前期漲幅較大的成長賽道,面臨高估值回調風險,滬指整體出現連續回調。

    11月以來,防疫優化、地產政策優化是這一階段的關鍵詞。防疫“新20條”為代表的防疫政策優化,地產“三支箭”為代表的地產寬信用政策,改善了市場對下一階段經濟復蘇的預期,海外通脹數據下滑,使海外投資者判斷美聯儲加息步伐可能略緩,風險偏好提升,海外資金出現回流。滬指再度從底部回升至3000點上方。

    價值板塊表現優于成長

    縱覽2022年,從指數層面看,上證指數及上證50跌幅相對較小,而創業板指跌幅較大,接近30%,成長指數較價值表現相對更差。

    分行業來看,煤炭行業年內取得24.49%的正收益,跌幅最大的五個行業分別為電子、傳媒、計算機、建筑材料和食品飲料,跌幅分別為-33.56%、-27.75%、-24.24%、-23.54%和-23.37%。

    A股各行業全年表現

    數據來源:iFind

    國元證券研報認為,復盤2022年A股表現,可以發現在市場整體偏弱的環境中,價值板塊相對優于成長;地緣沖突、疫情對能源供給的影響疊加強商品周期,使得資源原材料板塊全年相對收益仍然可觀。

    此外,穩增長政策支撐下,對基建、交運、公共事業乃至房地產及其產業鏈有提振效果,幫助相關板塊取得相對大盤以及其他行業而言更好的相對收益。

    而成長板塊得益于充裕流動性環境的助力,在年中反彈及市場多輪超跌修復中取得階段性較強的反彈效果,但在全年整體環境偏弱的大背景下,前期跌幅較大,而后續反彈缺乏持續性,綜合收益仍然落后。

    應對投資波動的三種方法

    通過復盤,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2022年的A股的兩個上漲、兩個下跌波段。如果有幸穿越回年初,肯定有投資者可以實現十倍,甚至百倍的收入,不僅完美規避下跌,還能全部抓住所有上漲的階段。

    但生活不是神話,股市沒有穿越的劇本。面對市場的大幅波動,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第一種可以穩定提高勝率的方法是,采用基金定投,用時間換空間。

    基金定投的核心是下跌了攢份額,上漲了賺收益。通過堅持申購,投資者可以不斷攤低單位持有成本,在市場回暖時,持有的凈值曲線會逐步上揚,此時再以相對高價位賣出,即可實現獲利了結。

    雖然無法實現賣在最高點,買到最低點的神操作,但通過定投,我們可以淡化“擇時”,將一次性買入的風險分散開來,成本控制更平滑,在操作上,即便沒有豐富的投資知識,投資者依然可以便捷操作。

    在定投的過程中,由于淡化了“擇時”的作用,同時具備分散風險、平滑成本、簡單便捷三大優勢,因此適合大多數的投資者。

    第二種方法是理性看待波動,關注長期指標。

    無論是基民還是股民,想必都會有“全市場都針對我”的體驗,我的持倉一賣,市場就開始漲了,我的持倉一買,市場就開始下跌。

    很多虧損也就在追漲殺跌中產生。美國經濟學家塔勒布曾在其著作《隨機漫步的傻瓜》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筆年化回報15%,年化波動率10%的投資,任何一年賺錢的概率是93%,但任何一個月賺錢的概率則是67%,任何一天賺錢的概率是54%。

    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年看一下投資收益,93%的時候你都會看到賺錢的結果。但如果你每天都去查看賬面盈虧,那近50%的時間,你都要承擔虧錢的心理壓力。

    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個人的操作很容易出現錯誤。面對這種現實,不妨更加理性一些,更加關注長期指標,包括企業的基本面,基金經理的長期表現等等,而不是被短期的情緒壓力誤導,造成錯誤操作,加重虧損。

    從投資股票的收益來源看,一種是賺交易,價格波動的錢,另一種是賺企業經營盈利的錢。相較前者,后者相對容易。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關注記分牌的漲跌,不如認真觀察球場的變化,如果我們投資的出發點是賺取企業盈利的錢,那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基金經理的投資方法論、投研能力、品格特質等等長期因素,這些將比短期的市場波動更加重要。

    第三種方法是選擇重視控制回撤的基金經理,開展組合投資。

    不同基金經理的風格不同,有一批基金經理高度重視控制回撤,他們往往能夠通過自己的投資能力,在市場火熱時逐步降低倉位,在市場低迷時能夠提前完成倉位控制,使得管理的基金產品呈現漲時能漲、跌時抗跌的特征。

    嘉實基金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就是一位在低波動中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回報的基金經理,他曾談道,20%的回撤意味著要用25%的回報來彌補虧損,30%的回撤看起來沒有多太多,但需要43%的回報來彌補,難度大了很多,長期結果相應就會有巨大差距。

    他選擇主動降低權益產品的波動率,在組合中做適當的分散,盡可能去投資一些基本面本身波動偏低的行業,持續尋找行業中的優質公司,希望通過減小組合面對市場波動時的回撤,提升產品的持有期和盈利體驗,讓持有人能真正賺到公募基金的長期超額收益。

    與此同時,投資者主動構建多元投資組合,降低投資波動率,也可以大大緩解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負面體驗。從過往歷程中,我們看到了消費、新能源、軍工、醫藥等等的大牛市,應該說,每一類資產都有自己的牛熊周期,重倉押注一類資產,可能會在短期內獲得極高的收益,但高收益也暗含高風險,一旦調整開始,虧損也可能是巨大的。

    所以,如果想要降低組合的波動,可以進行股債的平衡配置,有條件的投資者也可以買入QDII、大宗商品基金等,實現投資的多元布局。

    每年的市場走勢仿佛都有一個精心設置的劇本,我們固然無法猜到全部的細節,但把握一些基礎的投資原則和前人驗證過的投資技巧,就如同一些人生成長的樸素道理,堅持、遠見、長期,雖然并不知道命運會引領我們走向何方,但這些樸素道理,往往能夠成為關鍵節點的轉折,也大概率能夠讓我們在未來收獲更多。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


    偷拍色图

    1. <dd id="tdf97"></dd>